2)、饮食特点。龙山饮食以麻辣为主,与其西边的重庆地区口味比较相似,冬天喜食火锅。因为地处大山区,平时劳动的地方都比较远,所以这里平时一天只吃两顿正餐(早晚各一顿),中午就在劳动的地方吃干粮,比如说糍粑,在山里捡上柴火一烧,就香喷喷、黄灿灿的,好吃不说,还很扛饿。农闲的时候,一般吃饭时间就调整为上午一餐、下午一餐。在过年的这几天,我们晚上都会加一顿宵夜。
3)、高山有好水。大家都知道,城里人用的是自来水,虽然很方便,但是水质不好。一般的农村用的是井水,虽然水质比自来水好,但是挖一口水质好的水也不那么容易,不但要选对地点,还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在这片大山中,不用钻井,也不用经过自来水厂,就能用到水质非常好的天然“自来水”。这里的人们用买来的塑料胶管或者是打通的竹子将山中的泉水引到了家里,只要将堵住水管的木塞拔下来,清亮的山泉水就会汩汩地流出来,饮上一口,清清凉凉还带着一丝甜味。这样的好水常年不绝,还不用交水费哦。
4)、过年祭祖。土家族是一个很崇拜祖先的民族。在当地,堂屋上方正中都会供奉一个祖宗牌位,以示对先人的尊敬和哀思。过年那天,家里的长辈会带一家老小拜祖宗,拜完祖宗才能放鞭炮,然后吃团年饭。吃完团年饭,家里所有人都会出动前往先人的坟上拜年。
5)、赶年。谈到过年,土家族的“年”跟传统的春节还不是同一天,土家族过年都比汉族要提前一天,即大月二十九过年,小月则二十八过年,这是土家文化中的“赶年”。过赶年的缘由在现在的湘、鄂、渝、黔边界一带流行着多种说法,其中最重要而最广泛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抗击异族说。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争频繁时期,土家族人过年前探得敌人要乘过年时来偷袭,而在土家族地区认为,如果一个人连年都没过,那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来年会不顺利。为了打击来犯之敌,也让大家过上一个团圆年,头领也就让大家提前一天过了年,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来痛击来犯之敌。提前过年后的第二天,敌人果然来了,敌人不知道土家人已作好了充分准备,在斗志旺盛的土家人的痛击下,来犯之敌被打得落花流水,土家人在抗击来犯之敌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为这个胜利的取得是源于提前过年作了准备,为了纪念这个节日,从此之后也就提前一天过年,并一代代沿袭下来,成为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另一种是抗击倭寇说。传说在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土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过年的一切事宜,突然朝廷给土司王下了一道圣旨,调集土家族士兵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根据行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那样的话就无法过年了,为了让这些马上就要出发的官兵也过上一个年,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待官兵们与家人团年后,土司王带着这些官兵即刻奔赴了抗倭前线,按时赶到了指定的地点参加了抗倭战斗,并一举大败倭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每逢过年土家族人都要提前一天,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现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冲击,龙山这里的土家族“年”,已经没有那么复杂,无论大月小月,土家族都是定在腊月二十九这天过年。
6)、拜干爹。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据说是小孩子生下来之后拜一个干爹,这个小孩子就会少病痛灾难,一生平安,俗话称“好养活”。所以,这里和老公同龄的人一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本家的名字,另外一个是随干爹的姓来取的名字。有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家对他的称呼还是不改,叫的还是随干爹姓取的那个名字。拜完干爹后,这个小孩会跟干爹像亲人一样常来常往。 |